中国餐饮史即使从1978年开始计算也不为过,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当时全国饮食店数量不会高于12万个。当私营餐厅出现爆发式增长时,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,时至1987年,成都市仅由“个体户”经营的餐饮店就已经达到了3万多户。彼时权威媒体曾发文批判这些“苍蝇馆”不够卫生,然而如今“苍蝇馆”却成为成都的代名词和旅游名片。
雨田诞生于1985年,在成都几乎无人不知,俨然是苍蝇馆的代名词。若排除掉国营转私营的“老字号”,很少有私营餐厅能在资历方面和雨田叫板。这家充满各种光环的小店是由下岗工人创立,店主姓雷,索性将雷字拆分为“雨”“田”,鼻祖级苍蝇小店由此诞生。
上海干磨工作室 最初,雨田是标准的家庭经营模式,但随业态发展,也逐渐雇佣服务员和厨师。长期来看,雨田饭店的员工始终处在较为稳定的状态,这也导致30多年间菜式风味变化不算太大。但短期内,雨田存在一定品控波动。
上海干磨工作室 小店有许多经典菜式。荷叶粉蒸肉一直是头牌,早些年间,有不少顾客在10:00时就会登门,专为品尝粉蒸肉而来。其荷叶清香并不明显,由于咸味较重,肉质脂肪也并未带来油腻感。糖醋排骨也是店内传奇,这是川菜中不太多见的酸甜风味,不过如今品尝糖醋排骨或存在一定风险,雨田至少在某段时期使用番茄酱代替香醋,这并不符合餐厅以往烹饪传统。相比之下,宫保鸡丁仍然是稳妥方案,菜式甜味和酸味都不重,花生米香脆,鸡肉较嫩,这是绝大多数顾客都能认可的口感。
某些食客认为雨田菜式过于依赖调味品,降低了风味独特性。其实注重味觉体验本就是川菜一大特色,雨田泡菜中一定会放入味精,这种调味品在近几年广受诟病,但泡菜辣椒油的风味其实比味精更为明显,这种口味引来两极分化的评价。而招牌藕汤则显得有些原生态,汤体微红透亮,享受味觉盛宴,也需要清淡汤品来做穿插。
雨田如今已经易址,店内环境远比过去整洁,但店主保留了原有桌椅,这让新版雨田依然带有“苍蝇馆”的市井气息。雨田见证了成都餐饮的发展历程,能够毅力三十年不倒,得益于市场认可。然而饮食偏好也在不断演化,雨田的符号意义甚至高于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