窄巷子创立于2012年,很少能有食肆如此幸运,在诞生之初,餐厅就获得行业协会、当地媒体的充分认可,引得本地饕客打卡尝鲜。时至今日,店内游客的数量已经明显多于本地人,窄巷子依然很好地完成了“游客餐厅”的职责——这里毗邻钟楼,地缘便捷,菜式、服务、价格都颇为本地化。
上海干磨工作室 “不食葫芦鸡等于没去西安”——受旅游宣传影响,游客店葫芦鸡的点选率总是高于本地人频繁光顾的餐厅,窄巷子也不例外。可喜的是,店家的葫芦鸡完美诠释了外酥内嫩的应有口感,其制式沿用煮、蒸、过油标准方案,选品皆为小2斤,在肉质熟透的情况下,肌脊不会过老。即便如此,菜式最佳食用部位依然是带皮部分,与许多餐厅一样,窄巷子也在鸡肉表面裹蛋液,与西式快餐厅裹面过油的方案相比,这种焦酥口感并不尖锐。窄巷子配送干辣椒面,其香味偏弱,可用近骨侧鸡肉蘸食,这是口味最寡淡的部分。
上海干磨工作室 窄巷子的初始厨师团队制餐经验都超过15年,这是地道风味的最大保障,不过与过去相比,其水准已有所下降。除却葫芦鸡,店内不少陕味都应谨慎对待。小酥肉最为典型,陕派酥肉并非是明火炖煮,而是采用汽蒸方案,如今窄巷子的小酥肉菜籽油量偏多,其特征风味颇为尖锐,掩盖肉香——这间接影响到巷子四绝,小酥肉恰恰4项配菜的其中之一。油量偏多现象也出现在老陕烩菜中,2015年以前,窄巷子出品的烩菜并不像现在那样呈现金黄色泽。
上海干磨工作室 顾客的选择余地其实不多,除却主食,窄巷菜式仅为50款左右,在钟楼附近的餐厅中,这种量级的菜品数量已然偏小。不妨留意酸辣小豆芽,在巷子四绝中,这种小配菜的口碑优于小酥肉、粉蒸肉、辣子羊血。拌搅团、烩搅团则是充满地方特色,却又常被忽视的陕味,炝拌油菜尖、炝拌野菜等制法相似的菜品则品控较稳。
窄巷子的选址本不占优势,店铺位于楼群内里,店家巧用灯笼、亭廊元素装扮过道,虽然这里是餐厅之外,但却是窄巷子最有意境的部分。餐厅内里也彰显家常,略带中式风格的红色木质桌椅、屏风并不干洁。灰砖照壁似是点题,不过若是没有屋外那条20余米的长廊,这种装修风格则在西安显得稀松寻常。
店方并未维护好店内配设,无处不透露出陈旧感,受此影响,其卫生条件有时也难免令人皱眉。服务水平也是典型的家常特色,即便是人满为患的高峰期,服务员也能对顾客的需求熟视无睹,自顾发呆。而送餐、侍客选菜环节,其服务态度也有些大大咧咧。若对服务质量有所期待,窄巷子并不是好选择。
上海干磨工作室 若有意就餐最好提前致电,窄巷子以排队人数多而闻名,巅峰期,深巷两侧曾坐满食客。不过这也合情合理,巷内餐位非常有限,成都不少市井小店正是用相似的方案创造了排位神话。